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大學(xué)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孟子·卷九 · 萬章上(4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1-11閱讀量:375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萬章曰:“堯以天下與舜,有諸?”

        孟子曰:“否。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?!?/p>

        “然則舜有天下也,孰與之?”

        曰:“天與之?!?/p>

        “天與之者,諄諄然命之乎①?”

        曰:“否。天不言,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。”

        曰:“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?”

        曰:“天子能薦人于天,不能使天與之天下;諸侯能薦人于天子,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;大夫能薦人于諸侯,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。昔者,堯薦舜于天而天受之,暴之于民而民受之②,故曰:天不言,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?!?/p>

        曰:“敢問薦之于天而天受之,暴之于民而民受之,如何?”

        曰:“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,是天受之;使之主事而事治,百姓安之,是民受之也。天與之,人與之,故曰: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。舜相堯二十有八載,非人之所能為也,天也。堯崩,三年之喪畢,舜避堯之子于南河之南③。天下諸侯朝覲者,不之堯之子而之舜;訟獄者④,不之堯之子而之舜;謳歌者,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,故曰天也。夫然后之中國⑤,踐天子位焉⑥。而居堯之宮,逼堯之子,是篡也,非天與也?!短摹吩唬骸煲曌晕颐褚?,天聽自我民聽?!? 此之謂也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僬佌仯悍磸?fù)叮囑的樣子。

       ?、诒?pù):顯露,公開。

       ?、勰虾樱骸妒酚浾x》引《》:“河在堯都之南,故曰南河。”

       ?、茉A獄:打官司。

        ⑤中國:都城。

       ?、捋`:即位。

       ?、摺短摹芬模娪趥喂盼摹渡袝贰?/p>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萬章問孟子,是否堯把天下給了舜,孟子認(rèn)為并非如此,而是“天與之”。 “天不言,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”,上天并不能講話,但會通過行動與事情把想法展示給大家。這里弄出來個上天,有些唯心。

        上天雖然不會講話,但是有天意,并且通過實際結(jié)果來體現(xiàn),所以是天把天下給了舜,而不是堯,所以講“天子能薦人于天,不能使天與之天下”,天子把這個人舉薦給了上天,但是不能讓天把天下給他,就像“諸侯能薦人于天子,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”,諸侯可以向天子推薦人才,但不能讓天子把諸侯的位置給被推薦的人。至此,我們就有了一個超然的、不會講話的上天,但它卻幾乎決定了所有事情。

        問題來了:上天的天意來自哪里呢?孟子認(rèn)為是“民意”,民意即天意,“天視自我民視,天聽自我民聽”,上天可以看到百姓看到的,上天可以聽到百姓聽到的。最后終于找到了天意的來源,這也就說明了人民是歷史的創(chuàng)造者,民意不可違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