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大學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中庸·第二十二章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05閱讀量:467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唯天下至誠,為能盡其性① ;能盡其性,則能盡人之性;能盡人之性,則能盡物之性;能盡物之性,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② ;可以贊天地之化育,則可以與天地參③矣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盡其性:充分發(fā)揮本性。

        ②贊:贊助?;夯宛B(yǎng)育。

       ?、厶斓貐ⅲ号c天地并列。參,并列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唯天下至誠,為能盡其性;能盡其性,則能盡人之性”,只有世上真正真誠的人,才能發(fā)揮出自己的本性,才能讓眾人也一起發(fā)揮出本性。也就是講,只有自己真誠了,別人才會真誠,只有對自己真誠了,才能對別人真誠。

        自信者信人,自疑者疑人。問題的根源在自己本身,自己能夠對自己真誠,就可以影響別人一起真誠,人性根源是善的邏輯也就講清楚了,自身可至善,還可帶領、影響大家向善。

        “能盡人之性,則能盡物之性”,最終可以“與天地參矣”。也就可以發(fā)揮出萬物的本性,最終可以天人合一,達到至高境界了。

        人之初,性本善,至誠則人之本性可以發(fā)揮,可以達到至善,并引領人們,萬物俱至善,幸福生活便到來了。儒家就這樣影響了我們幾千年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