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孟子曰:“行之而不著焉①,習矣而不察焉,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,眾②也?!?/p>
注釋
?、僦好靼?。
②眾:普通人。
馬瑞光曰
絕大部分情況下,孟子都告訴我們如何修煉,如何能成為圣賢,而且認為人人皆可成為圣賢,人人都可以成為善良的人。實際上,成為普通人似乎更容易,成為惡人似乎也比成為善人要容易一些。從個人經歷來看,無知無覺似乎更輕松,隨心所欲好像更容易,而修行向善好像要克服很大的困難,似乎有些逆人性。
這一段算是對普通人的描述,問題來了:到底是圣賢幸福,還是普通人幸福?實際上,每一個人的認知是不同的,雖然孟子認為應該努力成為圣賢。
“行之而不著焉,習矣而不察焉,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”,就是普通人。普通人干了事卻不知為什么做,習慣了這樣卻不知為什么會這樣,一輩子走這條路卻不知道這是條什么路,完全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(tài)。實際上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簡單,傻一點,笨一點人就會輕松一點,普通人追求輕松是自然而然的事。到底一個人應該活成圣賢,還是活成心中希望的自我?似乎后者更受人歡迎,或者說本身這就是一回事。當然大部分情況下,它們是相沖突的,否則也不會有望子女成龍鳳,而非成為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