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《詩》云:“相在爾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⑤故君子不動而敬,不言而信。
《詩》曰:“奏假無言,時靡有爭?!雹奘枪示硬毁p而民勸,不怒而民威于鈇鉞⑦。
《詩》曰:“不顯惟德,百辟其刑之?!雹嗍枪示雍V恭而天下平。
《詩》云:“予懷明德,不大聲以色?!雹嶙釉唬骸奥暽谝曰瘢┮??!?/p>
《詩》曰:“德輶如毛?!雹饷q有倫?“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。”?至矣 !
注釋
?、菹嘣跔柺遥胁焕⒂谖萋阂浴对娊?jīng)·大雅·抑》。相:注視。屋漏:指古代室內(nèi)西北角設(shè)小帳的地方。相傳是神明所在,所以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。不愧屋漏喻指心地光明,不在暗中做壞事,起壞念頭。
⑥奏假無言,時靡有爭:引自《詩經(jīng)·商頌·烈祖》。奏:進(jìn)奉。假(gé):通“格”,即感通,指誠心能與鬼神或外物互相感應(yīng)。靡:沒有。
?、哜a(fū)鉞(yuè):古代執(zhí)行軍法時用的斧子。
?、嗖伙@惟德,百辟其刑之:引自《詩經(jīng)·周頌·烈文》。不顯:即大顯。不:通“丕”。辟:諸侯。刑:通“型”,示范效法。
?、嵊钁衙鞯?,不大聲以色:引自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皇矣》。聲:號令。色:容貌。以:與。
⑩德輶如毛:引自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烝民》。輶(yóu):古代一種輕便車,引申為輕。
?倫:比。
?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:引自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文王》。臭:氣味。
馬瑞光曰
到了《中庸》最后一小節(jié)了,基本上用的是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內(nèi)容,在不斷重復(fù)德行的重要性。
“故君子不動而敬,不言而信”,所以君子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恭恭敬敬,即使不講話也能讓人信服。“相在爾室,尚不愧于屋漏”,獨處一室,也恭敬對神明,也就是類似于前文講的慎獨。
“不怒而民威于鈇鉞”“君子篤恭而天下平”,君子不用發(fā)怒,百姓也會畏懼,君子篤實恭敬,也可實現(xiàn)天下太平?!坝钁衙鞯?,不大聲以色”,懷念有德行的人,他們根本不需要厲聲厲色就能讓百姓信從。妥妥的以德服人。
“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”,上天所承載的,無聲無味,這是德行的最高境界。最后把關(guān)鍵點落在了“德”上,并且成為最高標(biāo)準(zhǔn)。可惜的是大家都在路上,做到的人少之又少,但它一直存在那里卻是事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