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大學(xué)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孟子·卷十三 · 盡心上(9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15閱讀量:336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孟子曰:“雞鳴而起,孳孳為善者①,舜之徒也;雞鳴而起,孳孳為利者,跖之徒也②。欲知舜與跖之分,無他,利與善之間也③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冁苕埽号Σ恍傅臉幼印?/p>

       ?、邗牛喝嗣呵飼r期的大盜,據(jù)說為柳下惠的弟弟。

        ③間(jiàn):不一樣,差別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雞鳴而起,孳孳為善者,舜之徒也”,天亮雞一叫就起床努力做善事的人,是舜這類的人,也就是圣賢。圣賢向善,不求回報,但行好事,相反就是普通人了。

        “雞鳴而起,孳孳為利者,跖之徒也”,雞一叫就起床去謀取個人利益的人,是像大盜跖這一類的人。

        上述兩類人的區(qū)別在哪里呢?顯然就在利與善之間,也就是君子喻于善,小人喻于利。小人看重個人利益,圣賢更看重行善積德。

        如此便把君子與小人、利與善對立起來了,實際上現(xiàn)實中并非如此,為善的圣賢也會獲得很大的利益,為了個人利益的普通人也要行善,不然很難獲得利益。這方面被人們極端化理解,認(rèn)為為了表示自己善就應(yīng)該視金錢如糞土,只要喜歡財富,甚至獲得了財富,就是小人,就不善。如此甚至得出財富就是惡,有錢就是不善,越窮越有理,窮得偉大又光榮,等等一些歪理,真要如此的話,如此善將帶來災(zāi)難。

        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,不能極端地理解,應(yīng)該適度為好。善有善之利,利有利之善,對立統(tǒng)一似乎才是正解,成人達(dá)己,幫助別人,自然成就自己,要想成就自己,必須要幫助別人,這應(yīng)是題中之義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