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大學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孟子·卷十三 · 盡心上(18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21閱讀量:286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孟子曰:“天下有道,以道殉身① ;天下無道,以身殉道。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傺常簭摹?/p>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何為有道,何為無道?這實際上不是一個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問題,道是變化的,因時因地因人而異,不是固定靶,應該是移動靶。不論什么情況,都應該去遵循“道”?!疤煜掠械溃缘姥成?天下無道,以身殉道”,天下太平,就終生行道;如果天下混亂,大道不行,就應該為道獻身。要時刻維護“道義”,道要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。

        最后一句把這個觀點表達得更清楚了:“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”,沒有聽說用道來遷就某一個人的。大道不可違,而道可道,又非常道,所以這并非一個簡單的問題,以至于各論各道,大家都站在道德制高點來俯視他人,以至于爭得不可開交。

        真理在追尋,“道”在修煉,為什么達不成共識呢?都講自己善良、正義,似乎都是一個“變色龍”,才導致今天的紛爭?;ハ嘧鹬?,探討共生相處之道似乎才是大道,但確實有時候水火不容,很難兼顧,又當何解?到底是“道” 的問題,還是立場問題,還是利益問題,這本身還是一個爭議。

        今日分享:什么是真正的道?

        今天在學習一個專業(yè)領域的課程,發(fā)現(xiàn)不同專業(yè)領域的人有不同的專業(yè)特色,大家在很多觀點上會共鳴,但是也有很多觀點會互相矛盾。所以我們越來越發(fā)現(xiàn),說得越清楚的事情往往越有它正確的地方,但同時也就會有它非常謬誤的地方。如何才能保證它是一種大道,而不是我們所講的專業(yè)就是偏見呢?如何才能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,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呢?這實際上也是一直我們探討的,但是任何一個專業(yè)領域都有屬于它的非常廣泛和獨特的偏見,這可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。

        越來越能理解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真正的大道可能是不能講出來的,而能講出來的、講清楚的可能就會有某一個方面的偏見,就很難成為大道。所以,真正的大道往往是虛無縹緲的,給人感覺是不切實際的,這就是所謂的高度吧。

        只是有了這樣的高度,才能夠真正離道更近一些,但是因為離道更近了,可能大部分人也就很難理解了。這可能就決定了真正掌握大道的只能是極少數(shù)人。道到底是什么?真理到底是什么?往往說不清楚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