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大學(xué)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孟子·卷十二 · 告子下(3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05閱讀量:311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宋牼①將之楚,孟子遇于石丘②,曰:“先生將何之?”

        曰:“吾聞秦楚構(gòu)兵③,我將見楚王說④而罷之。楚王不悅,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。二王我將有所遇⑤焉。”

        曰:“軻也請無問其詳,愿聞其指⑥。說之將何如?”

        曰:“我將言其不利也。”

        曰:“先生之志則大矣,先生之號⑦則不可。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,秦楚之王悅于利,以罷三軍之師,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。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,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,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,是君臣、父子、兄弟終去仁義,懷利以相接,然而不亡者,未之有也。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,秦楚之王悅于仁義,而罷三軍之師,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。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,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,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,是君臣、父子、兄弟去利,懷仁義以相接也,然而不王者,末之有也。何必曰利?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偎螤?kēng):戰(zhàn)國時宋國著名學(xué)者,反對戰(zhàn)爭,主張和平。

        ②石丘:地名,其址不詳。

       ?、蹣?gòu)兵:交戰(zhàn)。

       ?、苷f(shuì):勸說。

       ?、萦觯赫f而相合。

       ?、拗福和爸肌?,大概,大意。

       ?、咛枺禾岱ā?/p>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二王我將有所遇焉”,秦與楚打仗,宋牼準(zhǔn)備去說服他們罷兵,并且很有信心:“兩個國君肯定有一位會被我說服”,目的自然可以達(dá)到。

        孟子問他用什么去勸說兩位君王,宋牼說:“我將言其不利也”,也就是講他將曉之以利害關(guān)系,告訴他們打仗的壞處,如此,二位君王趨利避害,自然會停戰(zhàn)了。

        孟子認(rèn)為不妥,應(yīng)該用仁義,不應(yīng)該用利益去驅(qū)動。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于利?!笆蔷肌⒏缸?、兄弟終去仁義,懷利以相接,然而不亡者,未之有也”,不管是君臣、父子還是兄弟,如果大家以利益來維系關(guān)系,最終雙方關(guān)系一定會出問題。“懷仁義以相接也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”,如果大家心懷仁義來相處,天下必將歸附。

        問題來了:每個人對仁義的理解是否可以統(tǒng)一?利益相對比較簡單,關(guān)系比較好界定,所以也有一種講法,最簡單的關(guān)系就是利益關(guān)系,感情、義氣則復(fù)雜得多,大家的認(rèn)識也有差異,用感情、義氣來協(xié)調(diào)關(guān)系就要困難多了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