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大學(xué)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中庸 · 第二十六章(2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06閱讀量:447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天地之道,可一言⑤而盡也:其為物不貳⑥,則其生物不測。天地之道:博也,厚也,高也,明也,悠也,久也。今夫天,斯昭昭⑦之多,及其無窮也,日月星辰系焉,萬物覆焉。今夫地,一撮土之多,及其廣厚,載華岳⑧而不重,振⑨河海而不泄,萬物載焉。今夫山,一卷石⑩之多,及其廣大,草木生之,禽獸居之,寶藏興焉。今夫水,一勺之多,及其不測?,黿、鼉、蛟、龍、魚、鱉生焉,貨財殖焉。

        《詩》云:“維天之命,於穆不已 !”?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?!办逗醪伙@,文王之德之純 !”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,純亦不已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⑤一言:即一字,指“誠”字。

       ?、薏毁E:誠是忠誠如一,所以不貳。

       ?、咚梗捍?。昭昭:光明。

       ?、嗳A岳:即華山。

       ?、嵴瘢和ā罢?,整治,引申為約束。

        ⑩一卷石:一拳頭大的石頭。卷:通“拳”。

        ?不測:不可測度,指浩瀚無涯。

        ?“維天之命”句:出自《詩經(jīng)·周頌·維天之命》。維:語氣詞。穆:深遠。不已:無窮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”,天地之間的法則,可以用一個字講完,那就是“誠”。進一步說明誠的重要性:“其為物不貳,則其生物不測”,天地至理就是一個“誠”,在此基礎(chǔ)上卻可以化生萬物,也就是講誠為根本,為大道。

        誠已經(jīng)從一個人的真誠,升級為宇宙之道,萬物之源了,如此,已經(jīng)遠遠不是一個人的真誠所能涵蓋的,基本上成為圣人的標準,離普通人越來越遠了。

        “天地之道:博也,厚也,高也,明也,悠也,久也”,大道法則就是廣博厚重,高大光明,悠遠長久。當然,這也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,逐漸形成的。

        “‘維天之命,於穆不已!’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?!碧斓廊绱松钸h,無窮無盡,這也就是天之所以能夠為天的原因吧。如此高遠宏大的感覺,有一點道家老子的意思了。

        把真誠推到了很高的高度,認為真誠是根本,也算是一種觀點吧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