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孟子曰:“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。舍其路而弗由,放其心而不知求①,哀哉 ! 人有雞犬放,則知求之;有放心,而不知求。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?!?/p>
注釋
①放:丟失,失去。
馬瑞光曰
“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”,仁是人的本心,義是人的大道。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,即“仁義”才是根本,但是我們有時候會去追求其他非根本的東西?!吧崞渎范ビ?,放其心而不知求”,放棄大道不去尋求,放著本心不去追求,這是一種悲哀。有的人追求外在的東西,而沒有追求內(nèi)在的仁義,是舍本逐末。問題在哪里呢?
問題在于何為“仁義”,這個抽象的概念是否人人能了解?很多作惡的人也覺得自己很仁義,并沒有覺得自己惡??磥碜屓酥廊绾魏饬可茞菏顷P(guān)鍵,這往往是最大的爭議,所以最后才有了法律,才有了法官。
“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”,實際上,所謂的學問之道就是把丟失的本心找回來而已,這也就是學問本身,要找回來的當然就是“仁義”。
今日分享:誠心、正意、善良
很多事情看起來復雜,實際上也很簡單。我們之所以犯錯誤,或者說陷入一些不太好的、不順利的境地,很多時候是我們自身的貪欲和私心在作怪。如果我們誠心、正意、善良,這些事情都不會發(fā)生,最后問題發(fā)生了,我們會埋怨,說看錯人了,這個人有這個問題或者那個問題,實際上這不是本質(zhì),本質(zhì)還是我們自己的問題。而我們自己的問題又是什么問題呢?無外乎自私心作怪,貪欲作怪,導致產(chǎn)生了這樣不好的結(jié)果。
所有問題的根源還是自己,如果自己善良、真正仁義、遵守大道,我們的世界就會越來越通暢、光明。世界到底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,取決于我們的內(nèi)心。光明的內(nèi)心自然會誕生光明的結(jié)果,黑暗的內(nèi)心難免會產(chǎn)生黑暗的結(jié)果。所以還是修心吧,自己光明、善良了,世界也就光明、善良了。
不占別人便宜,不貪圖不該自己獲得的東西,自然內(nèi)心也會平靜,也就會走得很遠,成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