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大學(xué)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孟子·卷十二 · 告子下(5)

      更新時(shí)間:2025-02-06閱讀量:337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白圭①曰:“吾欲二十而取一,何如?”

        孟子曰:“子之道,貉②道也。萬室之國,一人陶,則可乎?”

        曰:“不可,器不足用也?!?/p>

        曰:“夫貉,五谷不生,惟黍生之。無城郭、宮室、宗廟、祭祀之禮,無諸侯幣帛饔飧③,無百官有司,故二十取一而足也。今居中國,去人倫,無君子④,如之何其可也?陶以寡,且不可以為國,況無君子乎?欲輕之于堯舜之道者,大貉小貉也;欲重之于堯舜之道者,大桀小桀也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侔坠纾好?,曾做過魏國的宰相,筑堤治水很有名。

       ?、诤?mò):又作“貊”,古代北方的一個(gè)小國。

        ③饔(yōng):早餐。飧(sūn):晚餐。這里以饔飧代指請客吃飯的禮節(jié)。

       ?、苋ト藗悾瑹o君子:去人倫指無君臣、祭祀、交際的禮節(jié);無君子指無百官有司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吾欲二十而取一,何如?”魏國宰相白圭講,我想把稅率定為二十抽一,也就是 5%,如何?孟子開始講自己在國家稅收方面的意見,因?yàn)槎愂帐且粋€(gè)國家運(yùn)轉(zhuǎn)的必備手段,高了不合適,低了好像國家運(yùn)轉(zhuǎn)受影響,該當(dāng)如何確定?

        “欲輕之于堯舜之道者,大貉小貉也”,如果稅賦太輕,就只能適合于像貉這樣的小國維持運(yùn)轉(zhuǎn),大一點(diǎn)的國家就不夠;“欲重之于堯舜之道者,大桀小桀也”,但是如果稅賦太重了,又成了像夏桀這樣的暴君,所以最后的結(jié)論就是稅賦要恰到好處,能平衡各方利益關(guān)系為最佳。

        這里中庸之道、中和之道再次起作用,而這本身是一種動(dòng)態(tài),非靜止不變的狀態(tài),天時(shí)地利在變化,要應(yīng)勢而變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