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子曰:“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①,止,吾止也;譬如②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?!?/p>
注釋
?、俸垼阂?kuì,土筐。
②平:填平。
老馬釋途
“止,吾止也”,這時要停下來,是因為我要停下來。換句話講,自己說了算,主觀主義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夫子也是唯心主義的。
心到哪兒,人可以到哪兒,行為可以到哪兒,語言同時也到哪兒,這基本上是內(nèi)心強大、無欲無求的圣人了。
一些人實際上是分裂的,講是講的,做是做的,想是想的,如此也就很難言行一致了。似乎找到了新儒家言行一致的來源,雖然夫子沒有講透,但傳遞的是這樣的思想,真是不容易。
晚上開了個會,發(fā)現(xiàn)這種能力源于心力,似乎找到了陽明心學的起點。 “進,吾往也”,需要前進,我就可以前進。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的內(nèi)心,外在的所有只是反射而已,心即一切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