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子曰:“仁遠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?!?/p>
老馬釋途
“仁遠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”,仁德離我們很遠嗎?我準備行仁德,仁德就會到來。換句話講,人人皆可仁德,人人皆可圣人,只看你是否愿意。即使孔子認為很多人不善,很多人不仁,但始終認為,只要你愿意行動,這些皆有可能。夫子的菩薩心腸可見一斑,慈悲為懷。
如果我們制定一套讓普通人可以言行一致的規(guī)范,是否更有價值?在《論語》的學習過程中,對此深有體會,人人成為圣人,社會定將大同。但歷史告訴我們,這一直是一個夢想,更務實的選擇似乎是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,雖短視卻更加有效?;ヂ?lián)網(wǎng)的迅速發(fā)展,科技的進步,讓一切變得更加快速,更加現(xiàn)實。一直在思考,慢與快到底如何結合,實際還是一個人生長度如何衡量的問題。丈量個人的一生,還是丈量幾世,抑或丈量整個人類社會?夫子屬于后者,絕大部分人只能屬于前者,甚至比前者還現(xiàn)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