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政篇第二(19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16閱讀量:452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哀公①問曰:“何為則民服?”孔子對曰②:“舉③直④錯⑤諸枉⑥,則民服;舉枉錯諸直,則民不服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侔Ч盒占ВY,魯國國君,“哀”是其謚號。

       ?、趯υ唬骸墩撜Z》中記載對國君及在上位者問話的回答都用“對曰”,以示尊敬。

        ③舉:選拔。

       ?、苤保赫惫?。

       ?、蒎e:通“措”,放置。

        ⑥枉:不正直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“何為則民服”,怎么樣做人民才會信服君王呢?這里還是在教導君王應該如何統(tǒng)治、治理國家,孔子給出了方案。

        “舉直錯諸枉”,提拔正直的人居于上位,那么人民就會信服你;“舉枉錯諸直”,提拔不正直的人居于正直的人上面,那么人民就會不信服你?;旧嫌糜萌说臉藴蕘砼袛嘀螄男Ч?,而人的標準就是正直與不正直,好人與壞人,有德與無德,這基本上成為我們話語體系中繞不開的一環(huán)。爭奪道德制高點成為儒家話語體系的特點,以理服人成為我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。

        問題的難點在于正直與否很難精確判斷,或者說不同的人對正直有不同的理解,所以用辯論來說明誰的話是真理就成為一直以來的慣例,而底層的利益一直不能明示,只能含蓄地表達,這也形成了儒家的一大特點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