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陳司?、賳枺骸罢压谥Y乎?”孔子曰:“知禮?!笨鬃油?,揖③巫馬期④而進之曰:“吾聞君子不黨⑤,君子亦黨乎?君取⑥于吳,為同姓⑦,謂之吳孟子⑧。君而知禮,孰不知禮?”巫馬期以告。子曰:“丘也幸,茍有過,人必知之?!?/p>
注釋
①陳司?。宏悋鞴芩痉ǖ墓?,姓名不詳,也有人說是齊國大夫,姓陳,名司敗。
?、谡压呼攪木鳎埃?chóu?!罢选笔侵u號。
?、垡荆鹤饕荆泄笆侄Y。
④巫馬期:姓巫馬,名施,字子期,孔子的學生。
⑤黨:偏袒、包庇的意思。
?、奕。和ⅰ?/p>
?、邽橥眨呼攪蛥菄膰占АV芏Y規(guī)定:同姓不婚,昭公娶同姓女,是違禮的行為。
?、鄥敲献樱呼斦压蛉?。春秋時代,國君夫人的稱號一般是她出生的國名加上她的姓,但因她姓姬,故稱為吳孟子,而不稱吳姬。
老馬釋途
孔子認為昭公知禮,最后發(fā)現(xiàn)未必,因為有人給他反饋糾正?!白釉唬骸鹨残?,茍有過,人必知之?!狈蜃又v自己很幸運,假設有過錯,一定會有人告知他的。實際上,當一個人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,別人未必會和他講實話,這就是我們常講的,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的話,那往往是謊言。
在現(xiàn)實生活的組織當中,領導者往往是認知水平最高的,當然,專業(yè)技能不一定是最高的。這就會有一個問題:大部分下屬提的不同建議,往往是缺乏高度與全局性的,往往會被否定,而這樣就會打擊下屬,最后他就沒有了自己的思想,變成了附和,自然就變成了一種聲音。如果期望魏征式的人物出現(xiàn),這種概率又比較低,或往往早早被踢出局。
如此看來,領導者處理下屬建議要有藝術,可以不接受建議,但要認同他提建議的行為。當然還有一種處理方式就是建立一種均衡的機制,互相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制約。畢竟,沒有了制約,不管你英明了多少次,一次糊涂足以讓所有的英明喪失殆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