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佾篇第三(9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25閱讀量:449

        01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曰:“周監(jiān)①于二代②,郁郁③乎文哉!吾從周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俦O(jiān):通“鑒”,借鑒。

        ②二代:這里指夏代和商代。

       ?、塾粲簦何牟墒⒚矤?。

        02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入太廟①,每事問?;蛟唬骸笆胫^鄒人之子②知禮乎?入太廟,每事問?!?子聞之,曰:“是禮也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偬珡R:君主的祖廟。魯國太廟即周公旦的廟,供魯國人祭祀周公。

       ?、卩u(zōu)人之子:指孔子。鄒,春秋時魯國地名,在今山東曲阜附近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“吾從周”,孔子從來都是直接告訴大家,他依從的是周禮。春秋時期的孔子還是很戀舊的,并且一直遵從周禮,認(rèn)為恢復(fù)到周朝時候的禮制應(yīng)該是正確。

        似乎對過去抱有向往、對現(xiàn)在懷有不滿、對未來充滿希望,幾乎是我們所有人的特點(diǎn)。但實(shí)際上我們真正有話語權(quán)的是現(xiàn)在,還有機(jī)會用思想?yún)⑴c未來,而對于過去基本上沒有話語權(quán),也沒有參與的機(jī)會??赡苓@反而讓我們對過去有好感,一直到今天,我們也喜歡講一些古語,這樣顯得我們的話經(jīng)過驗(yàn)證,接近真理,一句“古語有云”,好像能增加我們話語可信的分量。

        “入太廟,每事問”“是禮也”,進(jìn)入了太廟,不斷地問別人,這就是禮儀。進(jìn)一步強(qiáng)調(diào),依據(jù)規(guī)則、秩序才是禮。

        所有的組織都是在秩序與禮儀下的,如此看來,最重要的是制定秩序,這幾乎是所有統(tǒng)治者的一般思路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