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子曰:“中庸①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鮮久矣?!?/p>
注釋
?、僦杏梗簾o過無不及。
老馬釋途
“中庸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!”中庸之道應(yīng)該是一種道德了,換句話講,中庸之道為道,是儒家的核心邏輯,也就是孔夫子講的仁德。
人心最易反復(fù),焦慮,看不出哪些人可以走中庸之道,也怪不得孔子講“民鮮久矣”。實(shí)際上兩千多年后的現(xiàn)在,依然如此。這說明什么問題?說明這是一個我們追求的目標(biāo),實(shí)際上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。如此的圣人之道,在應(yīng)用上難度巨大,與其高高掛起,不如輕松放下,但這會打掉一些人的飯碗,很多的假圣人情何以堪。
本身很簡單,說白了就是個生老病死,非要折騰出一堆東西來,最后陷于局中,這既是我們厲害的地方,也是我們無奈的地方。本來想改變世界,最后改變了自己;本來想成為圣人,最后圣人永遠(yuǎn)成為目標(biāo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