述而篇第七(10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24閱讀量:306

        01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冉有曰:“夫子為①衛(wèi)君②乎?”子貢曰:“諾③,吾將問之。”入,曰:“伯夷、叔齊何人也?”曰:“古之賢人也。”曰:“怨乎?”曰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出,曰:“夫子不為也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贋椋哼@里是幫助的意思。

       ?、谛l(wèi)君:衛(wèi)出公輒,是衛(wèi)靈公的孫子。他的父親因得罪衛(wèi)靈公的夫人南子而被衛(wèi)靈公驅逐出國。靈公死后,輒被立為國君,其父回國與他爭位。

        ③諾:答應的說法。

        02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曰:“飯疏食①飲水,曲肱②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飯疏食:飯,這里是“吃”的意思,作動詞。疏食即粗糧。

       ?、谇牛弘?,音 gōng,胳膊,由肩至肘的部位。曲肱,即彎著胳膊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他們追求仁德,并且獲得了仁德,怎么會產生怨恨呢?也就是講仁德之人不怨,不會埋怨別人,換句話講,心境平和才是仁德之人??追蜃右咽鞘ト?,沒有“怨”這一講。如此看來,人生的過程重點修煉的是人的情緒、精神,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,而圣人往往沒有了這些情緒,一切平和,順其自然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與道家有共通之處。

        “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”,吃著粗茶淡飯,喝著冷水,枕著自己的胳膊睡覺,其樂融融。有點兒像得道的高僧,回歸人性的本質,其樂無窮。在這里看到了孔夫子的矛盾之處,實際上儒家一直出世,希望改變這個世界,但是如果淡然獨處好像也很幸福,沒有必要折騰那么多,整個是道家附體了。

        “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”,通過不正當?shù)氖侄潍@得富貴,對我來講就像浮云。儒家非常強調發(fā)心與手段,并不排斥富貴,但是手段一定要陽光,類似于程序正義,義利并舉,不能簡單地理解重義輕利,只是輕不義之利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