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原文
子謂《韶》①:“盡美②矣,又盡善③也?!敝^《武》④:“盡美矣,未盡善也?!?/p>
注釋
①《韶》:相傳為歌頌舜的一種樂舞。
②美:用以形容樂曲的音調、舞蹈的形式。
?、凵疲河靡孕稳輼肺璧乃枷雰热?。
④《武》:相傳為歌頌周武王的一種樂舞。
02
原文
子曰:“居上不寬,為禮不敬,臨喪不哀,吾何以觀之哉?”
老馬釋途
“盡美矣,又盡善也”,盡善盡美,這應該是最好的了。盡美未盡善,應是好,但還不夠好,以此描述樂曲。既善又美才是最高標準,美好衡量,善卻不太好衡量,爭議也就存在了。
“居上不寬,為禮不敬,臨喪不哀”,應該講總結得非常簡潔到位。居上位的人不能寬以待人,肯定是不合格的;行禮時不嚴肅,不認真,顯然是有問題的;去參加葬禮卻不悲傷,本身就不合禮儀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孔子對個人修為的要求也是很有意義的,遺憾的是這種修為要求往往與本性相背,但出于道德要求、禮儀要求,大家只能表面執(zhí)行,或者說很多人只是用表面認同表達不滿,這可能是儒家并未認同的東西。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,對人的本性的判斷導致了這個結果。
對于自私的批評,對于人性中惡的忽視,對于人們對利益的追求,還需要繼續(xù)學習,接下來的部分就談“義”和“私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