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冶長篇第五(2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1-13閱讀量:387

        01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謂子賤①:“君子哉若人②!魯無君子者,斯焉取斯③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僮淤v:姓宓(音 fú),名不齊,字子賤。

       ?、谌羧耍哼@個,此人。

        ③斯焉取斯:斯,此。第一個“斯”指子賤,第二個“斯”字指子賤的品德。

        02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貢問曰:“賜也何如?”子曰:“女,器也。”曰:“何器也?”曰:“瑚璉①也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瑚璉: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用的器具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又是兩段孔子與學(xué)生的對話,談何為君子,何為棟梁?!棒敓o君子者,斯焉取斯?”如果魯國沒有君子,這個人怎么會有君子的品德呀?也就是講君子的品德應(yīng)該是別人教的,自己學(xué)的,不會天生就會表現(xiàn)出來。通過對話表達(dá)出孔子的思想,又不至于不好理解,這幾乎是先哲們的通用做法。就像《理想國》一樣,一堆對話,看上去在閑聊,實(shí)際上把深奧的道理講清楚了,讓我們?nèi)ノ?,去感悟東西方哲學(xué),在這一點(diǎn)上的一致似乎也是注定的。

        要成為君子,要有仁德,成為儒家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到底什么是君子,如何才叫有仁德,成為焦點(diǎn),這也是這么多孔子與學(xué)生對話的初衷。

        “賜也何如?瑚璉也?!笨鬃痈嬖V子路,你應(yīng)該是棟梁之才,但也沒有明確子路可以稱為君子,看來子路離君子還有些距離。一直在追求,一輩子未必能達(dá)到,似乎成為人們修行的常態(tài)。

        如此看來,沒有什么達(dá)到仁德,常態(tài)應(yīng)該是處在不斷追尋仁德的過程中。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,不斷精進(jìn),不斷修行,君子當(dāng)自強(qiáng)不息才是正確姿勢。一個人如此,一個組織何嘗不是如此,都在不斷演進(jìn),不斷發(fā)展當(dāng)中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