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而篇第一(15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03閱讀量:424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貢曰:“貧而無諂①,富而無驕,何如②?”子曰:“可也。未若貧而樂③,富而好禮者也?!?/p>

        子貢曰:“《詩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④’,其斯之謂與?”子曰:“賜⑤也,始可與言《詩》已矣!告諸⑥往⑦而知來⑧者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僬~:巴結,奉承。

        ②何如:怎么樣。

       ?、圬毝鴺罚杭础柏毝鴺返馈薄?/p>

       ?、苋缜腥绱?,如琢如磨:精益求精之意。

        ⑤賜:子貢之名,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。

       ?、拗T:之。

       ?、咄哼^去的事情。

       ?、鄟恚何磥淼氖虑?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“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”,貧窮但是不巴結別人,富貴但是不驕傲,孔子認為這算基本水平,而這恰恰是人性的弱點。貧而無志、富而驕橫的人,最終都會犯下錯誤,最終窮者愈窮,富者也會變窮。

        當然,更好的情況應該是“貧而樂,富而好禮”,安貧樂道,富貴有修養(yǎng)。發(fā)現(xiàn)這也是一個社會現(xiàn)象,窮但開心會受人羨慕,富貴而低調、有修養(yǎng)會受人尊重。如果富而驕,往往會被群起而攻之。似乎大家對富人有更高的道德要求,雖然人格上并非如此。

        一個人的成長、完善,就像制作器物一樣,要雕琢,要打磨,只有如此才能成器。我們做任何事情幾乎沒有一試而成的,基本上都要三番五次,不斷調試,才能把一個想法變成行動,讓行動產生預期的效果,這幾乎是常態(tài)。一步到位,心想事成,基本上只存在于祝福語里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