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也篇第六(19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18閱讀量:371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貢曰:“如有博施①于民而能濟眾②,何如?可謂仁乎?”子曰:“何事于仁!必也圣乎!堯舜③其猶?、苤T⑤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能近取譬,可謂仁之方也已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偈簞釉~,指施恩。

        ②眾:眾人。

       ?、蹐颉⑺矗簜髡f中上古時代的兩位帝王,儒家認為他們都是圣人。

       ?、懿。簱鷳n。

       ?、葜T:之于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,仁乎?”如果有人能夠施恩德給人民,還能濟世大眾,這算仁德嗎?孔子認為當然是仁德,看來真正為人民著想不容易啊。

        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”,仁者希望自己取得成績,也能幫助別人取得成績;希望自己事事通達,也能幫助別人事事通達。幫助別人,成就自己,這才是仁者。怪不得道理都懂,做到的人太少,因為這是圣人的事情,老百姓好像夠不著。我們很多人幫助別人的動力不足,成就自己的動力也大不相同,活出自己的精彩即可。如果非要統(tǒng)一一個標準,也是很困難的。所以,自古以來,很多君主的行為明顯傷害人民利益,他們要想做到仁,只靠修煉是不夠的,道理他們都懂,只是這些君主的利益不在于此,行事仁德的動力就不夠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