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原文
孟武伯問:“子路仁乎?”子曰:“不知也。”又問。子曰:“由也,千乘之國,可使治其賦①也,不知其仁也。”“求也何如?”子曰:“求也,千室之邑②,百乘之家③,可使為之宰④也,不知其仁也。”“赤⑤也何如?”子曰:“赤也,束帶立于朝⑥,可使與賓客⑦言也,不知其仁也?!?/p>
注釋
?、儋x:兵賦,向居民征收的軍事費用。
?、谇抑兀河幸磺羧思业拇笠亍R厥枪糯用竦木劬狱c,大致相當于后來城鎮(zhèn)。
?、郯俪酥遥褐盖浯蠓虻牟傻兀敃r大夫有車百乘,是采地中的較大者。
?、茉祝杭页肌⒖偣?。
?、莩啵盒展?,名赤,字子華,孔子的學生。
?、奘鴰Я⒂诔褐复┲Y服立于朝廷。
?、哔e客:指一般客人和來賓。
02
原文
子謂子貢曰:“女與回也孰愈①?”對曰:“賜也何敢望回?回也聞一以知十②,賜也聞一以知二③?!弊釉唬骸案ト缫?。吾與④女弗如也?!?/p>
注釋
①愈:勝過、超過。
?、谑褐笖档娜w,舊注云:“一,數之始;十,數之終?!?/p>
③二:舊注云:“二者,一之對也?!?/p>
?、芘c:贊同、同意。
老馬釋途
“使治其賦也,不知其仁也”“可使為之宰也,不知其仁也”“可使與賓客言也,不知其仁也”,講了三個人,一人可以讓他管理軍事,一人可以讓他在大戶人家當總管,一人可以讓他接待外賓,這幾件事情,這幾位都是可以做好的,但是我不知道他是否具備仁德。也就是講,仁德是很不容易的標準。但是孔子又講人人皆可為堯舜,似乎仁德也是大家都可以具備的。對自我的認知或者說假設,往往是很多問題的根源。
“回也聞一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”,顏回可以舉一反十,子貢只能舉一反二,所以子貢認為自己不如顏回。莫名其妙的一段對話,似乎沒講什么大道理,但似乎又暗示著人人有別。
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對自己的認識以及對社會的認知,當然也包括了對自己的完善,自然人和人也就千差萬別了。人一輩子爭的是結果,但結果不蓋棺不會有定論,所以更多爭的是認知與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