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孔子謂季氏①:“八佾②舞于庭,是可忍③也,孰不可忍也?”
注釋
?、偌臼希呼攪浼緦O氏,即季平子。
?、诎速汗艜r一佾為八人,八佾就是六十四人。當時禮制規(guī)定,天子用六十四人的舞蹈隊伍,諸侯用四十八人,大夫用三十二人。季孫氏為大夫,只可用三十二人,而他用六十四人,是不合禮制的。佾,行列的意思。
?、劭扇蹋嚎梢匀萑?。
老馬釋途
這里進入第三篇——八佾篇,談禮節(jié)、禮儀制度,并以此形成了治理國家的秩序,這也是儒家強大的地方??上У氖?,出發(fā)點更多地放在了君王的治理邏輯上,并沒有放到每一個人的人身價值與幸福上。
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”季氏用天子的標準,安排六十四個人的舞蹈隊去表演,這是不可接受的,是違背禮儀的,按照季氏的大夫級別,只能用三十二人的舞蹈隊,否則秩序就亂了套了。
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孔子的以禮治國的思想與我們講的法治有相同的地方,但也有很大的不同。二者的相同點在于都是在建立秩序,不同點在于以君王為中心,還是以百姓為中心。這也是我們在組織建設中的一個核心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