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底撈副牌戰(zhàn)略大揭秘:從火鍋巨頭到多場景平價連鎖的轉型之路

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23 訪問量:1707次

        2023年,海底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:全年營收414.53億元,同比增長33.6%;凈利潤達44.1億元,同比猛增174.6%;全年接待顧客近4億人次,同比增長43.7%。

        但盛景背后卻隱藏著另一面:人均消費首次跌破百元,由2022年的104.9元降至99.1元。

        進入2024年,海底撈開始一輪密集的副牌擴張:炸雞、校園窗口、早餐車、夜市攤、線上外賣等接連上馬。在消費趨理性、品類內卷嚴重的市場背景下,海底撈不再滿足于做一家“高端火鍋企業(yè)”,而是主動走向多場景、多價格、多頻次消費路徑的結構性重塑。

        而首次在2025年上半年亮相的“舉高高自助小火鍋”成為這一輪副牌爆發(fā)潮的標志性事件:59.9元不限時暢吃火鍋、現(xiàn)烤披薩、百款菜品,迅速在南京、長沙、寧波等城市刷屏,武漢、宜春等地亦在圍擋籌備中。

        01.“舉高高”+“小嗨愛炸”從火鍋巨頭到平價連鎖制造機

        “舉高高自助小火鍋”:人均59.9元,不限時暢吃,門店配備上百種菜品、飲料、現(xiàn)烤披薩、甜品、甚至少兒互動區(qū)。開在長沙、南京、寧波等地,門店面積大多控制在200㎡以內,高翻臺+標準化出餐模型使其極具連鎖化復制潛力。

      640?from=appmsg&randomid=8tof8ju5&tp=wxpic&wxfrom=5&wx_lazy=1

        “小嗨愛炸”:面積約70㎡的小型快餐炸雞品牌,人均40元以內,融合中式與韓式炸雞風味,搭配飲品套餐,突出產品爆款+視覺吸睛。首店落戶太原國金中心,開業(yè)即引爆社媒關注。

        為什么連推低價副牌?數(shù)據(jù)給出答案:

        據(jù)《2024年中國炸雞品類白皮書》顯示,2024年全國炸雞市場規(guī)模超4200億元,門店數(shù)量突破20萬家,其中60%集中在三四線城市;

        截至2024年,中國自助火鍋市場規(guī)模已經突破 1,000?億元人民幣成為近三年火鍋品類中唯一逆勢增長的細分業(yè)態(tài)。

        這兩類副牌的共同特征是:高頻消費、出餐迅速、客單可控、模型輕盈,完全適配海底撈當前的擴張邏輯——向日常餐飲滲透,擺脫高端定位限制,打造真正“接地氣”的產品矩陣。

        02.副牌不只是“價格武器”更是“場景重塑”

        海底撈從未將副牌當作單純“降價”的工具,而是圍繞場景+頻次+用戶的多維度重新布局市場

        以下是海底撈現(xiàn)階段主要副牌概覽(不完全統(tǒng)計):

        

      圖片


        副牌矩陣的本質是以副品牌填補主品牌在價格、品類、場景中的空白,圍繞“吃飯的所有時段和需求”,打造一個覆蓋日常三餐、社交正餐、休閑加餐、深夜小吃的全景消費地圖。

        這一套打法,既是對“火鍋主品牌”的延伸和補充,也是打造連鎖平臺生態(tài)的基礎。

        03.副牌潮起,巨頭紛紛下場餐飲進入“價格革命”時代

        不僅是海底撈,“副牌爆發(fā)”已經成為2024年餐飲連鎖企業(yè)的集體趨勢:

        必勝客推出平價品牌 Pizza Hut WOW,菜品價格下探至¥10~30元;

        肯德基、麥當勞相繼推出9.9元早餐、會員日套餐,以應對客流壓力;

        呷哺呷哺推出平價版“湊湊小館”,走市井路線;

        塔斯汀、老鄉(xiāng)雞、楊國福在三四線城市進行價格下沉式布局。

        

      圖片


        據(jù)《2024年中國連鎖餐飲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》數(shù)據(jù)顯示:

        71%的頭部餐飲企業(yè)已啟動多品牌戰(zhàn)略;

        副牌平均增速是主品牌的2.3倍;

        在下沉市場,副牌門店占比超過主品牌25%以上。

        餐飲行業(yè)已經進入“性價比為王”的時代,誰能滿足日常高頻需求,誰就掌握了現(xiàn)金流入口。

        海底撈的副牌策略,不再只是為了低價,而是以副牌構建場景+人群+品類分層的“矩陣化打法”,這正是目前頭部餐企未來可持續(xù)增長的核心抓手。

        04.副牌的盡頭是“平臺型餐飲企業(yè)”嗎?

        副牌或許不是戰(zhàn)術選擇,而是戰(zhàn)略躍遷的入口

        我們分析海底撈副牌體系可以看到,它已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從“火鍋公司”到“連鎖生態(tài)平臺”的初步轉變:

        用戶頻次結構改變:原本一月一餐的高頻正餐場景,變成周均多次的日常就餐;

        品牌風險隔離:副牌分攤主品牌壓力,允許試錯;

        渠道拓寬:校園、社區(qū)、夜市、寫字樓、線上外賣等全面滲透;

        組織能力復制:統(tǒng)一供應鏈、數(shù)字化運營、標準化培訓體系,全面支持副牌孵化。

        

      圖片


        據(jù)2025年初業(yè)內預測,海底撈副牌門店總數(shù)已突破500家;而2024年半年報中,非主品牌業(yè)務被首次單列披露營收數(shù)據(jù),這意味著副牌將成為其第二曲線的主要構成。

        當然,副牌面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:品牌稀釋、盈利模型尚不穩(wěn)定、組織復雜度提升等都是后續(xù)需攻克的關鍵。

        寫在最后

        2024年,餐飲業(yè)已進入下行周期的“價格焦慮”階段。海底撈并沒有選擇收縮,而是以一種極其激進的姿態(tài)投身副牌戰(zhàn)場。

        副牌是否自嗨?或許有;是否焦慮?或許也有。但可以肯定的是:這是一次主動式的自我革新,一次試圖“再造一個海底撈”的豪賭。

        未來的海底撈,不止是火鍋,也許會變成你每周總要路過幾次、點過幾單的那家熟悉品牌。

        不再只是高端,也不僅僅是社交,更是你每一次“想吃點啥”的備選項之一。

      電話

      4000323208
      7*24小時服務熱線

      ?

      微信

      二維碼掃一掃關注我們
      TOP